行业报告

Industry repo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报告

龙珠体育2022年度临泉县最美“村嫂”风采展(三)

时间:2023-03-04 15:02:48

  长官镇王营村妇联依托镇妇联“娘家人”平台,及时成立了“村嫂”志愿服务队,赵芳自加入“村嫂”志愿服务队以来,积极参与“四项行动”,帮助76岁的老人李秀英清理房前屋后卫生,帮助庭院卫生差的“五类户”打扫庭院、清理床铺等。赵芳作为一名党员“村嫂”志愿者,困难和问题面前从不退缩。

  赵芳身先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家具摆放规整,庭院幽美,院内无多余杂物、垃圾,随时保持着院内外的环境卫生。空暇时喜欢养花弄草,家人也很支持她。她在自己家的庭院中修整土地、养花,并且每天坚持修剪这些花卉,使得庭院内外到处都是绿色,整洁又美观。

  赵芳平时积极参与村妇联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和宣传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的“五美”创建标准,不仅自己积极参加,也带领家人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2022年9月7日,王营自然村农户赵芳种植的无花果由于天气原因,需要及时采摘,作为“村嫂”志愿者的赵芳知道情况后,把孙女送到学校后带着怀孕的儿媳妇帮助农户采摘无花果,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到中午十二点,直至下午两点把无花果一篮一篮的装好。农户赵芳和“村嫂”赵芳也成了好朋友,为方便下次采摘及时联系,她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

  赵芳作为“村嫂”志愿者中的一员,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靓丽风采。

  多年来,张玲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印证爱心,展现出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婆婆的博爱、仁慈和善良的美丽形象。

  在开展“四项行动”以来,张玲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她觉得房前屋后的卫生就像他们一家人的“脸面”,人来人往谁都能看见,不打扫干净就是给自己家人丢脸!看着她家这么干净,邻居们也纷纷参与进来,各自打扫自家卫生。

  在高塘镇组织的“村嫂”志愿服务活动中,张玲积极报名并参与“村嫂”的每次行动。其实在刚开始“村嫂”志愿者招募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很多人听说大热天的无偿去当志愿者都说“没钱谁愿意干”、“在家吹空调不好吗”等等这类的话,董大村的妇联主席徐莉莉很挫败,但问到张玲时,她却表示:“无偿的我也愿意参加,这是好事,董大村的环境每个村民都有责任。”张玲的加入不仅使董大村的“村嫂”志愿服务队有了新鲜血液,也使得她们的“村嫂”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

  六七月份是最热的时候,张玲身穿玫红色的小马甲,跟随董大村的“村嫂”队伍挨家挨户去户上查看卫生、帮助打扫卫生,即使汗流浃背,当看到一户户原本脏乱不堪的农家环境在她们的帮助下变得井然有序时,她觉得非常的有成就感,她的邻居李侠就是在她的帮助下慢慢改善了家庭卫生,并且也加入了“村嫂”队伍。

  亲睦乡邻、以诚待人,赢得良好口碑。大家都觉得她非常亲切,很有亲和力。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都会及时帮助,喜忧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尽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邻里乡亲身患重疾,她都会及时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在村民中,口碑非常好。

  默默奉献、教子有方,赢得广泛赞誉。十几年的婆媳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二字。儿子儿媳常年不在家,她把孙子孙女照顾的很好,让孩子安心在外打工,她对待老人以孝心,对待家庭以爱心,为邻里热心帮忙,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更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张玲从小就教育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立志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积极传承良好家风。

  在韦寨镇韦大行政村有一名十几年如一日孝敬患有脑梗公公和患有股骨头坏死婆婆的最美“村嫂”——黄珍。她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感人肺腑的表白。她踏实勤、孝敬公婆,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与无华。她家庭和睦、和谐幸福,是周围村民学习的典范,经常被亲戚邻居念叨、称赞。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上有老下有小,公公、婆婆也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弟弟和弟媳妇也常年不在家,家中的事自然就落在她身上。多年来,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生活中照顾着两位老人和孩子,上了年纪的公婆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一些病也随之而来。公公脑梗住院期间,病情非常严重,医生建议转院,因当时正是疫情严重期间,根本不可能转院,看着病床上的公公,黄珍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花再多的钱也要把病治好,最终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可各方面的状况大不如前。婆婆的股骨头坏死,腿疼的走不了路,有时候疼的受不了,经常抱怨,她开导婆婆坚强起来:“有我们在,你不用怕。现在医学发达了,可以换股骨头,不要有什么顾虑。”婆婆住院期间,由于疫情医院规定只能一人陪护,黄珍把孩子送到娘家,全心全意的在医院照顾婆婆,不分昼夜在医院照顾十来天,人也瘦了一圈。婆婆出院的时候拉着她的手说:“闺女,这些天你受累了。你真是比亲闺女还亲。”黄珍笑了笑说:“妈,这是应该的,你身体好了比什么都强。”

  公婆生了病以后,他们吃得很少,不吃辣的,吃的很清淡,黄珍平时做饭都以他们的爱好为主,让他们吃好,能有个好身体。黄珍常说:“公婆年轻时受苦多,不舍得吃,生活比较节俭。他们年轻时为我们撑起一片天,帮我照顾着孩子,如今我们就是他们的依靠。虽然我没多大文化,但是我知道做儿女的不仅要让老人吃好、穿好、住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心情。所以我没事时总是和他们说说话,我和公公婆婆一直相处都很好,嫁过来也从没红过脸、没争吵过,当然也有委屈的时候,老年人嘴里啰嗦、认理直,但我不跟他们争个你高我低,过几天就没事了”。

  黄珍作为韦大庄村“村嫂”志愿者,经常争做表率,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动员周围邻居积极配合和踊跃参与“美丽庭院”创建,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她以身作则,完美阐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为先”,更是友爱四邻,乐于助人,在村里树立了良好形象。

  张敏芝,是刘大村“村嫂”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每周组织“村嫂”志愿者帮助村无劳动力户、军属家庭户等打扫卫生,经常性和困难群众聊天,以解开困难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在刘大村提起张敏芝可谓是家喻户晓。张敏芝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夫妻恩爱,儿女勤奋好学,她是和谐家庭的模范,更是致富的带头人,她在经营家庭的同时也善于搞生姜种植和经营,在生产生活方面都能起到良好带头作用,被村民们一致称赞为最美“村嫂”。

  张敏芝家里以前并不富裕,因为儿子先天性耳聋,夫妻俩一边在外打工一边带着儿子去做康复,一度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2015年女儿的出生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夫妻俩只能辞工回家,并在2015年申请进入贫困户系统。

  张敏芝四处借钱给儿子配好了耳蜗,家庭负债累累。生活的压力并没有打倒他们,每每看到儿子天真的笑容,张敏芝就想:我绝不能这样安于现状,我得改变我们的生活。于是,她就谋划着学习种植生姜。2016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张敏芝筹借资金,种了2.5亩生姜。张敏芝平日里就喜欢琢磨种植技术,加上政府开展的农业技能培训,很快就掌握了生姜种植技术。没想到的是,种植生姜第一年就取得丰收,亩产最高达1万斤。这让张敏芝更加坚定了通过种植生姜脱贫的信心。她逐年扩大种植规模,种姜收益不断增加,最终于2018年顺利实现稳定脱贫。

  随着夫妻俩种植技术的提升,生姜种植的收益越来越可观。2020年,生姜市场价格高,他们夫妻俩决定扩大规模,流转土地30亩种植生姜。村委会又帮助她申报特色种养业达标奖补,县委县政府出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奖补条件和标准,又动员她家养殖家禽,既可以享受奖补又能增加收入。她不仅自已脱了贫致了富,还带动了周边十几名贫困群众前来务工,在不耽误家里农活的同时,也能增加收入。

  “一个家富裕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叫富,党和国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不能忘了党的恩,一定要好好干,跟着党的方针政策走,才对得起这么多帮助我们的人。”张敏芝说。

  在杨桥镇全面开展“四项行动”中,环境整治提升是首要任务,张敏芝在打扫好自家环境卫生的同时,组织本村妇女和青年组成志愿服务队帮助老弱病残户、军属户等进行环境整治,现在刘大村“村嫂”志愿服务队有17名女同志,她们利用每周两次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到农户家中帮助农户清理院落、清运垃圾,帮助农户运送废品到收购点售卖等,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陈雪娇,37岁,临泉县庙岔镇社区居民,由于她先天性残疾,一个月大时被亲生父母狠心遗弃,被同样是肢体残疾的庙岔社区居民陈玉昆抱回家中抚养30多年,现为庙岔镇庙岔社区“最美村嫂”志愿服务队员。

  身残志坚的陈雪娇,2015年因残被评定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她除了在家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接送她们上下学,还积极参加镇社保所举办的花卉种植实用技能培训班,申请特色种植奖补项目,种植芝麻、大豆等农作物。经过夫妻两人多年的苦心经营,家庭龙珠体育盖起了三层楼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时时刻刻感恩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和扶持政策。

  陈雪娇自加入“村嫂”志愿服务队,她不怕累、不怕热,带领“村嫂”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村庄道路、沟塘河边的清洁整修,帮助和拌沙子水泥,整修路面,清除路边杂草、打捞沟塘水域漂浮杂物垃圾,确保路边、沟塘清理无死角、人居环境整治无盲区。多次帮助村里的独居老人、五保户和残疾家庭打扫房前屋后、院落卫生,向村民们宣传家庭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等常识,带动乡邻增强环保以及爱护家园的意识,共建“美丽家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

  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按照工作安排,她每天天不亮就早早地第一准时到社区报到,到核酸检测取样点帮忙打扫卫生、擦拭桌椅、现场消毒,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丝不苟地对前来排队的村民热情微笑服务,先后参加9轮核酸检测取样,为19865名居民录入身份信息,做到无一人出现差错,受到社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陈雪娇全家6口人,和和睦睦家庭幸福,由于父亲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赡养百岁老奶奶的重担就自然落在陈雪娇柔弱的肩膀上,每月一次的轮养照顾,每天不厌其烦地为祖母梳头、洗衣做饭、端茶送水、有时还要拉着祖母到卫生院看病,无怨无悔地代替常年不在家的老父亲赡养百岁老人。祖母逢人便说俺孙女雪娇对我真好!十多年如一日,陈雪娇以朴实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弘扬传承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诠释着一名新时代女性“有梦想、有底线、有担当、有感情”的高尚情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